腸癌是起源于腸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根據(jù)解剖位置,腸癌可以分為結腸癌、直腸癌,是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腸癌早期可以沒有任何癥狀,隨著腫瘤的進展,會出現(xiàn)便血、大便形狀改變、排便習慣改變、腹痛或腹部不適、腹部腫塊等。便血是大腸癌最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腸癌的診斷手段包括直腸指診、大便隱血試驗、腸鏡、CT、磁共振等。
結腸鏡和病理組織活檢是確診大腸癌的重要診斷手段。腸癌的總體五年生存率約為60%~70%,早期腸癌也就是一期的治愈率超過90%。腸癌的治療手段包括手術、化療和放療等。手術是最重要的治療手段。早中期的腸癌均需要手術治療,部分晚期的腸癌也需要手術治療。根治性手術切除率可以達到70%~80%。腸癌是可以預防的,預防策略包括以下三級預防:
一級預防包括改變生活方式及治療腺瘤的癌前期病變。
二級預防主要是腸癌的篩查,以及警惕腸癌早期的“危險信號”。
三級預防則是合理規(guī)范的多學科綜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