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是侵犯牙齦和牙周組織的慢性炎癥,是一種破壞性疾病。主要特征是牙周袋的形成和袋壁的炎癥,牙槽骨吸收和牙齒逐漸松動是導致成年人牙齒喪失的主要原因。多因為菌斑、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復體、咬創(chuàng)傷等引起牙齦發(fā)炎腫脹,同時菌斑堆積加重,并由齦上向齦下擴延,由于齦下微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特點菌斑滋生著大量毒力,較大的牙周病菌如牙齦類桿菌。
牙周炎的治療以局部治療為主,首先除去牙齦上方的牙石,然后除去牙周袋內的牙石并刮除牙周袋內含有大量細菌毒素的病變牙骨質。第一階段為基礎治療階段,用牙周病常規(guī)的治療方法清除和控制致病因素。第二階段為牙周手術治療和松動牙固定。第三階段為永久性修復治療,一般手術后兩到三個月后進行。第四階段為維護治療階段,每三個月至半年一次,包括檢查菌斑控制情況,衛(wèi)生宣教,拍片檢查以及進一步擬定治療計劃。
原則上來說,不用藥的盡量不用,可以局部用藥達到效果就不全身用藥。牙周炎急性發(fā)作如牙周膿腫需要全身用藥,應適當選用抗菌藥,應嚴格適量按療程用藥,不可自己盲目長時間用抗生素治療慢性牙周炎,也不能不足療程停藥防止耐藥菌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