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膜性腸炎是由兩種菌群產生毒素致?。?/p>
一,難辨梭狀芽孢桿菌,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是與抗生素相關的假膜性腸炎的重要發(fā)病原因。首先從嬰兒的糞便中分離出來的細長的嚴格厭氧的革蘭陽性桿菌,這種細菌是體內的常駐細菌,存在與正常人的腸道中,在未接受抗生素治療的患者中難變性梭狀芽孢桿菌數(shù)量僅占厭氧菌的2%到3%,細菌產生的毒素少甚至不產生對人體致病的毒素。人群中難辨梭狀芽孢桿菌的檢查出率為5%到13%,正常情況下這些細菌相互制約,不能夠大量繁殖,也不會導致發(fā)病。長期使用大量抗生素能抑制腸道內各類細菌的生長,不受抗生素影響的耐藥性難辨梭狀芽孢桿菌則迅速繁殖,大便中的難辨梭狀芽孢桿菌可高達厭氧菌的10%到20%,產生大量的外毒素,引起粘膜壞死,滲出性炎癥伴假膜形成。在所有假膜性腸炎的大便中都幾乎和找到這外毒素。
二,凝固酶陽性的溶血性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當使用大量廣譜抗生素后抑制了腸道內菌群,包括大腸桿菌在內的各種菌群,耐藥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則大量繁殖產生外毒素,導致假膜性腸炎的發(fā)生。把這類患者的糞便涂片做革蘭染色可找到成堆的球菌,如將這種細菌產生的毒素給動物注射液可發(fā)生假膜型腸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