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性壞疽是厭氧菌感染的一種,即梭狀芽泡桿菌所致的肌壞死或肌炎,梭狀芽胞桿菌有多種,引起本病主要的有產氣莢膜梭菌、水腫桿菌、腐敗桿菌、溶組織桿菌等。
感染發(fā)生時,往往不是單一細菌,而是幾種細菌的混合,對容易發(fā)生感染的創(chuàng)傷,應特別注意,例如開放性骨折合并大腿臀部廣泛肌肉的損傷或擠壓傷,有重要血管損傷和繼發(fā)血管栓塞者用止血帶時間過長,石膏包扎太緊張者。
預防的關鍵是盡早徹底清創(chuàng),包括清除失活缺血的組織,去除異物,特別是非金屬性異物,對深而不規(guī)則的傷口,應充分敞開引流,筋膜下張力增加者,應早期進行筋膜切開等。
對已有氣體壞疽的傷口,可用3%的過氧化氫或1:1000的高錳酸鉀等溶液,沖洗濕敷,挫傷、擠壓傷的軟組織在早期較難判斷其活力,24到36小時后界限采區(qū)明顯,這段時間內要密切觀察。
對于腹腔穿透性損傷,特別是結腸、直腸、會陰部的創(chuàng)傷,應警惕此類感染的發(fā)生,上述病人應早期使用大劑量的青霉素和甲硝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