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發(fā)燒小兒推拿多久見效
病情描述:
發(fā)燒小兒推拿多久見效
答醫(yī)生回答
病情分析:
小兒推拿推多久才能見效因人而異,要看寶寶的身體情況和病情情況。每個寶寶和每個疾病發(fā)展方向不同,所以不能等同而論。小兒推拿可以起到輔助作用,但是如果體溫確實很高,超過38.5度,應該服用退熱藥的基礎上再做推拿治療。
意見建議:
為你推薦
-
小兒便秘推拿小兒便秘推拿,我們可以采用一個最基本的手法:第一個是清大腸,可以推100到200次。第二個穴位就是用的摩腹,摩腹分為順時針和逆時針,治療便秘的時候,主要是采用順時針摩腹法,大約次數(shù)也是100到200次。第三個手法是推下七節(jié)骨,就是在我們的尾椎骨附近,用力向下推,一般次數(shù)是200到300次。第四個,就是用到捏脊的方法,在背部捏脊一共用五到六次,這是最基本的手法。如果是孩子舌頭紅、舌苔比較厚、手心也比較熱,這在我們中醫(yī)來說辨證是屬于實熱型的,那么我們可以加上,其他的幾個手法,比如說清天河水,還有推六腑,這兩個部位,也可以各采用100次的方法。如果是面色白,吃飯不好,屬于肺脾虛的,可以再加上補肺,然后推板門,然后按揉足三里這樣的方法。另外我們還可以在天樞,肚臍兩側,天樞穴可以進行點按,100到200次,這樣的方法,可以很好的治療便秘。02:01
-
小兒腦癱推拿治療小兒腦癱的推拿,這是中醫(yī)方面的理論,有沒有作用,有一定的作用,從這個它已經(jīng)是歸到康復這一方面了。小兒腦癱的治療有康復治療、中醫(yī)推拿針灸,還有中醫(yī)的藥浴,還有手術、心理,最后生活技能,這五方面去治療,主要是康復治療,推拿也有一定的作用。當把孩子這個肌肉,肌張力放松之前,好比如說給他做康復訓練,做康復訓練之前,需要給他做推拿,把這個肌肉放松,以后再做大運動的訓練,對他這個幫助后期的行走,是有很大作用的。01:11
-
小兒發(fā)燒推拿多久退燒對于退燒,按摩沒有明顯的效果。一般來說,大多數(shù)的發(fā)熱,都是因為感染引起的。感染的病原體可以有細菌、病毒、支原體等等,以前兩種最為多見。建議給孩子做血常規(guī)檢驗,可以大致的檢查出,孩子感染的到底是細菌還是病毒,然后根據(jù)結果來選用抗生素或者是抗病毒的藥物。病毒感染后期容易并發(fā)細菌感染,所以如果不方便去化驗的話,可以抗生素和抗病毒藥物同時服用。體溫超過38度5可以使用退熱藥或者是使用藥物降溫。還可以選用物理降溫,一般選用溫水擦浴,擦洗的時候可以稍微加點力,最好使皮膚略發(fā)紅。語音時長 01:11”
-
小兒腹瀉推拿幾天見效孩子腹瀉推拿治療腹瀉的常用的中醫(yī)療法之一,效果非常不錯,但療效保證的前提是要辨證準確,取穴要準,同時推拿的手法要適當,這三者缺一不可。首先是孩子的取穴辨證要準,大部分不分的孩子都是屬于一個濕熱型泄瀉,常用的穴位一般都是清大腸,清小腸,內(nèi)運八卦,下推七節(jié)骨,做一些清腸解熱的這些穴位,然后取穴要準確,同時按摩的手法以輕為主,手法要適度,次數(shù)要合適,力度要適當,正確的專業(yè)的小兒推拿醫(yī)生推拿往往非常有效果,我曾經(jīng)推過很多孩子有的孩子當天就見效,有的孩子一次就能好,所以說療效準確,關鍵要用心,要看醫(yī)者的專業(yè),只要你辨證準確,手法合適,適當,推拿會當時就見效的。語音時長 01:35”
-
小兒腹瀉推拿多久見效小兒腹瀉推拿效果并不明顯,建議藥物治療。小兒腹瀉如果是消化不良引起的,可使用菌群調(diào)節(jié)劑或中藥進行調(diào)理,如枯草桿菌二聯(lián)活菌,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散等;如果屬于感染性腹瀉可用抗菌素,如頭孢類、多粘菌素E等藥物;腹瀉,可使用補液鹽補充液體
-
小兒積食推拿多久見效病情分析:小兒積食推拿多久見效要看患者病情,沒有固定的時間。孩子是個體差異很大,每個孩子自身的體質不同,所以疾病恢復的能力也不一樣。有些小朋友推個一次兩次就很見效,有的小朋友就需要3、 5次,甚至8到10次才可以見效。意見建議:在推拿治療的同時,孩子的腹部要保暖,給孩子吃一些容易消化吸收的東西,不吃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這樣孩子就會恢復的很快。
-
小兒腹瀉推拿幾天見效對于小兒腹瀉,通過推拿來治療,一般2~3天會見到效果,對于小兒腹瀉,推拿只是起到輔助治療作用,還需要及時用藥治療,避免病情進一步加重。孩子小,胃腸消化功能弱,容易出現(xiàn)腹瀉等不適癥狀,平常要注意給孩子腹部保暖,不能著涼,并且飲食要清淡,隨著孩
-
發(fā)燒小兒推拿小兒發(fā)燒一般分為食積發(fā)燒與外感發(fā)燒,外感發(fā)燒常用手法為開天門、太陽穴、耳后高骨,配合清肺經(jīng)、補腎經(jīng)、內(nèi)外勞宮及推三關、清天河水、退六腑;食積發(fā)燒常用手法為補脾經(jīng)、清胃經(jīng)、清大腸、補水入土、揉四縫、推三關、清天河水及退六腑并順時針按摩腹部、捏脊。小兒發(fā)燒溫度較高,但精神狀態(tài)、飲食情況較好時建議使用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