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低熱體溫是多少度
病情描述:
低熱體溫是多少度
答醫(yī)生回答
病情分析:
腋下低熱體溫一般是37.3~38度。此時要積極的查明發(fā)熱的原因,若是有感染的要結合病情給予抗感染治療。同時給予物理降溫來控制體溫。
意見建議:
發(fā)熱是機體的一種自我保護狀態(tài),但發(fā)熱期間要注意休息,多喝水。不要給患者穿太多的衣服,不利于散熱。若是體溫超過38.5度以上,需要給予物理降溫,治療原發(fā)病的同時,可以口服退燒藥物,要注意退熱時,避免出汗過多引起脫水反應,要及時的補水。
為你推薦
-
肺癌低熱是多少度惡性腫瘤通常伴隨有低熱的癥狀,一般我們將體溫低于38度5稱為低熱,或者低于38度稱之為低熱。因為腫瘤本身是一個消耗性疾病,惡性腫瘤的患者術后通常除了局部的疼痛、壓迫、侵犯這些癥狀以外,最常見的全身的癥狀就是消瘦和發(fā)燒,或者無力。如果一旦出現(xiàn)發(fā)熱,證明這個腫瘤可能瘤體比較大,內部有壞死出現(xiàn)發(fā)熱,或者它有一些周圍侵犯導致的一些發(fā)熱。這種情況下,通常意味著這個腫瘤分期可能相對比較晚。這種情況下就要及時找胸外科大夫來判斷是否能夠手術,如果不能手術盡早進行放化療或者靶向治療,來進行有效治療。01:12
-
人的正常體溫是多少度正常人的體溫腋下溫度是在36-37℃之間,有少部分人基礎體溫偏低在35-36℃之間,一般大于37℃為發(fā)熱。老年的體溫相對偏低,兒童體溫相對偏高,婦女在妊娠期和排卵期的時候體溫也會略高于正常。人的體溫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較小,體溫較恒定,即便是受環(huán)境影響,體溫增高也不大于1℃。在劇烈運動或餐食、喝冷熱水、曬太陽、情緒激動等情況下,體溫可能會有所變動。測量時有可能會出現(xiàn)誤差,所以正常人測量體溫應該是在室溫環(huán)境下、平靜狀態(tài)時測量體溫。01:29
-
低熱體溫是多少度比較常用的低熱體溫指的是在腋窩測量的體溫,在37.1度到38度之間,都叫做低熱,也就是體溫高于37度,小于等于38度。一般情況下,還可以采取口腔的溫度,對低熱進行劃分,如果在口腔測量體溫,正常的口腔溫度是36.3度到37.2度之間,體溫超過了37.2度,小于等于38度,也認為是低熱的現(xiàn)象。一般情況下出現(xiàn)了低熱可以先不著急退燒,要積極的尋找病因來進行治療是比較重要的。但是也需要注意多喝水,多休息,如果是感染引發(fā)的低熱,治療起來相對是比較簡單的,如果是普通的感染,根據感染的類型選擇合適的抗生素或者抗病毒的藥物,效果就比較好了。以上的方法僅供參考。語音時長 01:08”
-
體溫低熱是多少度測量不同部位的體溫,判斷發(fā)熱的標準是不一樣的。如果是測量腋下體溫,一般低熱是在37-38度之間;如果是口腔的體溫,低熱的范圍大概是37.2到38度之間;如果是測量肛門的體溫,低熱的溫度一般是在37.6到38度之間。此時患者應該多注意休息,多喝水,清淡易消化的飲食,要積極的查明引起發(fā)熱的原因,來對癥的治療。在降溫方面可以給予物理降溫,來幫助改善癥狀。語音時長 01:14”
-
體溫低熱是多少度病情分析:體溫低熱是指溫度超過正常體溫,體溫在37度3~38度之間屬于低度發(fā)熱。引起低熱的原因是非常多的,病毒、細菌的感染,寄生蟲的感染,白血病,腫瘤等都會造成低熱。意見建議:建議要查明低熱的原因,首先建議做血常規(guī)的化驗檢查,c反應蛋白等檢測,再結合患者的臨床癥狀,作出正確的診斷。低熱一般的不應用解熱鎮(zhèn)痛藥物,可以通過溫水擦浴,物理降溫進行治療。
-
中等熱體溫是多少度病情分析:最常測的是腋下體溫,正常值是36~37度,體溫在37.1~38度之間是低熱,38.1~39度屬于中度熱,39.1~41度屬于高熱,41度以上是屬于超高熱。在發(fā)熱時要及時查明原因是非感染性還是感染性的,要結合病因積極的對癥治療。意見建議:在發(fā)熱時要多注意休息,多喝水,清淡易消化飲食。體溫升高時會使水分蒸發(fā)的過快,若不及時的補水會導致脫水現(xiàn)象。一般在38.5度以下,一般是要給予物理降溫。體溫超過38.5度以上,要給予藥物來控制體溫,如布洛芬混懸液口服等,必要時還要給予靜脈補液。
-
中等熱體溫是多少度一般情況下,在腋窩和口腔給病人測量體溫的時候,中等程度的發(fā)熱指的是體溫在38.1度到39度之間。出現(xiàn)了中等發(fā)熱的現(xiàn)象,需要立刻尋找病因來進行治療,效果才是比較好的。如果是一些不明原因的發(fā)熱,除了積極的尋找病因以外,先不著急退燒,以免影響患者的抵抗力。但是如果平時有過高熱驚厥的病史或者是癲癇的病史,即
-
中熱體溫是多少度中熱,作為臨床上發(fā)熱的一種分類,通常指的是體溫在38.1℃到39℃之間。當人體遭遇病原體感染或其他非感染性因素刺激時,便可能引起中熱。了解中熱的概念及其應對方法,對于個人健康管理至關重要。首先,中熱的發(fā)生往往與體內免疫系統(tǒng)對抗外界病原體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