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位性低血壓又稱直立性低血壓,是由于體位改變,如從平臥位轉為直立位或者是長時間站立,引發(fā)的腦供血不足,引起的低血壓。體位性低血壓一般需要預防身體大幅度改變。體位性低血壓可通過一般治療、藥物治療來緩解。
體位性低血壓對人體傷害很大,要積極進行預防,首先對于體質比較弱者,應該盡量避免長時間地站立,特別是服用降壓藥物后的幾個小時。防止發(fā)生藥物性低血壓,特別是藥品使用說明書上明確有引起血壓變化的藥物,尤其要注意,服用藥物后最好臥床休息30分鐘。改變姿勢體位時,一定動作要慢,要緩,特別是老年人,變換體位時可以分步進行,先是從臥位變更到坐位,然后再從坐位到站立,就能有效減少體位性低血壓了。夜間起床上廁所更要注意,動作宜慢,要緩。如果發(fā)生了體位性低血壓,建議立即采取平臥位,然后抬高下肢,最好墊高,可以使用枕頭或者其他物品,高度需要超過頭部高度,促進下肢血液回流,減輕低血壓癥狀。
體位性低血壓需要注意飲食,要少食多餐,避免攝入大量的碳水化合物,適當增加鈉和水的攝入,若存在貧血的患者,則需要先糾正貧血。避免長時間處于高溫環(huán)境,例如桑拿、熱水浴等。改變日常生活方式,避免快速站立,臥床休息要起床,需要先坐起,幾分鐘后在站立,避免用力大小便。可遵醫(yī)囑口服鹽酸米多君片、屈昔多巴膠囊、補中益氣丸等藥物進行治療。
平時注意經(jīng)常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在生活中建議患者避免熬夜,作息規(guī)律,中午可以適當進行午睡,增加恢復體力,減少低血壓情況發(fā)生。保持樂觀情緒,心態(tài)平和,有利于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