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脾胃虛寒證,主要是以脾失健運(yùn)和寒象表現(xiàn)為辨證要點(diǎn)。脾陽不足,運(yùn)化失健,則腹脹納少;陽虛陰盛,寒從中生,寒凝氣滯,故腹痛喜溫喜按;陰寒之氣內(nèi)盛,水濕不化,見口泛清水,大便溏泄,甚則完谷不化,小便不利,水腫。婦女帶下清稀、腰腹酸沉,屬寒濕下注。
臨床表現(xiàn):
1、胃痛隱隱,疼痛不適,綿綿不休,喜溫喜按。
2、空腹痛感嚴(yán)重,吃了食物則有所緩解,勞累或吃了冷食物或受涼后疼痛發(fā)作或加重。
3、泛吐清水,吃的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溫,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虛弱。若以脾陽虛衰證候為主時可見:腹脹納少,腹?jié)M時減,腹痛喜溫喜按,口泛清水,大便溏薄清稀,四肢不溫,或肢體困重,或周身浮腫,小便不利,或白帶量多質(zhì)稀,小腹下墜,腰腹酸沉。舌淡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
脾胃虛寒調(diào)理用藥:
1、采用溫中健脾,代表方劑為理中湯。當(dāng)然也有中醫(yī)書中認(rèn)為,常用的有1、小建中湯證、2、理中湯證、3、香砂六君子湯證、4、香砂養(yǎng)胃丸;統(tǒng)稱為脾胃虛寒(中焦虛寒)證。這四個方證雖然相似,都有胃痛喜溫喜按,或饑時痛甚、得食暫緩。不思飲食,乏力、苔薄白、脈虛等共同癥狀。
首先、香砂六君子湯屬氣虛,氣不足便是寒,但寒輕微,且兼痰濕、氣郁,痛喜輕按,重按痛反增,脘腹脹悶,噯氣吞酸,便溏、苔白潤等。胃脹甚于痛,重按痛增為辨證的主要幾個點(diǎn)。
第二、理中湯是中陽不振兼寒濕,癥狀出現(xiàn)痛喜輕按,畏寒喜熱食,得冷則痛劇,脘腹痛比前香砂六君子湯證為重。痛甚于脹是辨證的主要幾個點(diǎn)。
第三、小建中湯,是中陽虛兼營陰弱,即中焦陰陽兩虛癥,癥狀出現(xiàn)痛喜重按,口稍干,大便正常或稍干,手足心熱與喜曖畏寒的癥狀都有,以痛喜重按為辨證的主要幾點(di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