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性眩暈是指頸椎的退行性改變,導致其周圍相關組織產(chǎn)生功能性和器質性的改變,進而對椎動脈造成擠壓,影響其供血而引起眩暈為主要癥狀的綜合征。針灸治療,作為傳統(tǒng)治療方法,在治療頸性眩暈方面效果顯著,具體可以分為體針治療、火針治療和腹針治療。
第一,體針治療是指運用針刺人體經(jīng)絡穴位,達到疏通經(jīng)絡、行氣活血而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常選用的穴位有神庭、百會、風府、大椎、身柱、夾脊穴、足三里、三陰交等穴。針刺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一般治療兩個療程。
第二,火針是指用火將針體燒紅,快速刺入人體穴位并快速出針,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常選用印堂、中脘、足三里、陰陵泉、豐隆等穴。
第三個,是腹針療法,腹針是以神闕布氣假說為核心,通過刺激腹部穴位以調節(jié)臟腑經(jīng)氣來治療全身疾病的微針系統(tǒng),一般主穴采用中脘、下脘、氣海、關元,輔穴有雙商曲、滑肉門、陰都、氣旁、氣穴等,予以針刺后捻轉不提插,一般治療效果較好。